咨询热线
024-22966971地址:本溪石桥子张其寨
电话:024-31297709
手机:15502484598

本溪玉灵山墓园:灵山伴静土,思念有归处
发布时间:2025/09/07
点击量:0
一、依山近城,一段从容的路程
玉灵山墓园坐落在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掌镇,紧邻草河支流,距本溪市区约 40 公里。自驾前往时,沿丹阜高速转本桓公路,再走一段蜿蜒的乡道就能抵达,全程 1 小时左右。路上的风景会渐渐切换,从市区的高楼变成山间的梯田、路边的柞树,直到远远望见玉灵山的轮廓,山风里带着松针的清香,心里的浮躁也跟着慢慢散了。
若是不便自驾,墓园在本溪市区的平山区解放南路、明山区峪明路设了两个接待点,每周二、四、六上午 8 点有专车接送。车上没有刻意的讲解,工作人员只会偶尔指着窗外说 “前面要过草河大桥了”“再走一会儿就能看见玉灵山的松树了”,更像一次轻松的山间出行,没有沉重的压迫感。
墓园周边是连片的林地和农家田,春天能闻到山杏、山桃的淡香,夏天能看见路边的蕨类植物冒出头,秋天会有村民在田埂上晾晒玉米,冬天则能看到屋顶的积雪映着阳光。离墓园不远的草河掌镇有小饭馆、杂货店,祭扫时若想歇脚喝杯热水,或是买些简单的祭品,都很方便,真正是 “离城不远,离山野很近”。
二、四季草木,藏在山野里的温柔
玉灵山墓园的自然,从不是刻意雕琢的 “风景”,而是顺着山势生长的自在模样。墓园背靠的玉灵山不算陡峭,山坡上长满了原生的油松、柞树和桦树,树干虽不粗壮,却透着一股坚韧的劲儿,四季轮换间,有着不同的温柔。
春天,墓园里的山桃会先醒过来,粉色的花骨朵挤在枝头,风一吹就落下几片花瓣,轻轻飘在步道上;山杏也会跟着开,白色的小花簇在绿叶间,远远看去像撒了层碎雪。到了夏天,油松的枝叶会变得格外浓密,把步道遮得严严实实,走在下面能感受到山间的凉意,偶尔有松塔从树上掉下来,滚到脚边,带着淡淡的松脂香。
秋天是这里最显温润的季节,柞树的叶子会慢慢变成橙红色,桦树的叶子则成了淡黄色,从山脚往上看,像是给玉灵山披了件五彩的衣裳;地上的野菊花会悄悄冒出来,白色的、黄色的,零星散在草丛里,不显眼却很耐看。冬天落雪后,整个墓园会变得格外安静,松树的枝桠上积着雪,像一个个白色的绒球;墓碑被雪轻轻围着,反倒多了几分干净的肃穆,偶尔有松鼠从雪地上跑过,留下一串小小的脚印,又很快钻进树林里。
墓园西侧有一条草河支流,河水不深却很清澈,夏天能看见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,岸边的芦苇会顺着风轻轻晃。河边修了简单的石板路,放了两张木质长椅,要是走累了,坐在这儿听听河水声,看看远处的山,心里的思念也会跟着慢下来。
三、人文细碎,藏着暖人的小事
玉灵山墓园没有气派的大门,只有一道木质的栅栏门,门上挂着块木牌,写着 “玉灵山墓园” 五个字,字体朴素,像山里人家的门牌。进门左手边的石墙上,钉着一块 “心愿板”,上面挂着许多红色的绸带,有的写着 “愿爸爸在这边不孤单”,有的画着小小的星星,都是来祭扫的人留下的,风一吹,绸带轻轻飘,像许多小声的祝福。
往里走有一条 “忆山路”,路面是用山间的青石板铺的,石板之间长着细细的苔藓,走上去要慢一点才稳。石板上偶尔会刻着一两句短话,“您教我的事,我都记得”“春天来了,我带了您喜欢的花”,没有大道理,都是普通人的心里话,走在上面,像和其他怀着思念的人悄悄碰了面。
园区中间有个小小的 “望山亭”,是用本地的松木搭的,亭子的柱子上缠着藤蔓,夏天会开出淡紫色的小花。亭子里放着一张石桌、两把石凳,清明时会有人坐在这儿,给亲人折些纸鹤;冬至时,偶尔有老人带着保温壶,坐在这儿慢慢喝着热茶,看着远处的玉灵山。每到传统节日,墓园不会搞热闹的活动,只会在亭子里摆上几束白色的雏菊、紫色的勿忘我,谁要是想拿一束放在亲人墓前,直接取走就好,不用说话,也不用登记。
墓园里还有个 “纸笺角”,放着一个旧木盒,里面有信纸和铅笔。要是想给逝去的亲人写点什么,可以坐在旁边的小凳上慢慢写,写完了能放进木盒里,也能自己带走。工作人员会定期整理木盒,把放了很久的信轻轻叠好,放进干燥的布袋子里,像守护着许多人的心事。
四、墓位设计,贴合心意的安稳
玉灵山墓园的墓区,从没有 “高档”“普通” 的划分,只是顺着玉灵山的缓坡,分成了几个平缓的区域,每个区域的墓型,都尽量贴合不同家庭的心意。
靠近山脚的区域,墓型多是简约的立碑,用的是本溪本地的青石板,颜色偏暗,耐得住山间的风雨。墓碑上没有复杂的雕刻,最多刻个小小的松枝图案,或者 “安康”“无忧” 的字样,价格也很实在,适合喜欢朴素、不张扬的家庭。
往山腰走,有一些靠近松林的墓位,会多些自然的小心思 —— 有的在墓碑旁种了一棵小油松,工作人员会帮忙浇水、修剪,看着它慢慢长高;有的在墓前留了一小块空地,能种上逝者喜欢的花,春天种二月兰,秋天种波斯菊,让墓位旁边总带着点生气。这些墓位不显眼,却能让人觉得 “亲人还和山里的草木在一起”,适合偏爱安静、喜欢自然的家庭。
还有些定制的墓型,没有固定的样子,全看家人的想法。比如有人想给爱钓鱼的父亲刻个小小的鱼竿图案,有人想给爱织布的母亲刻一缕简单的棉线纹路,还有人想把夫妻合葬墓的墓碑做成两片相依的桦树叶。设计时,工作人员不会提 “该怎么弄”,只会拿着本子,把家人说的细节一一记下来,画成简单的草图,直到家人点头说 “就是这样”。
所有墓位的信息,都会贴在园区入口的公告栏上,材质、尺寸、费用写得明明白白,没有模糊的表述,也没有额外的收费,让人看了心里踏实,不用琢磨 “会不会有藏着的开销”。